2025-08-11

四大趋势将影响全球钢铁业未来发展


“钢铁作为高度全球化的产业,直接与间接出口总和占全球产量的40%,印证了行业高度全球化的本质。在逆全球化浪潮兴起与低碳转型双重压力下,钢铁行业亟需建立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和差异化区域战略,以应对碳壁垒、本地化政策对国际市场公平竞争的冲击,适应各经济区块在智能制造、低碳产品认证方面的演进差异。”8月7日,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做题为《全球钢铁工业发展前景与挑战》主旨发言时如是指出。在此背景下,巴松认为,后疫情时代催生四大发展趋势将影响未来几十年行业发展,钢企还需为此谨慎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

“钢铁行业的未来将如何发展?要回答此问题,需分析行业变革的驱动因素。”巴松表示,自2000年以来,国际钢铁市场主要参与者的市场份额持续演变。其中,发达经济体的份额明显萎缩,从2000年占全球钢铁市场约60%降至当前的20%。过去85年的行业增长由发展中经济体贡献。印度近年来贡献份额持续增加。未来非洲预计成为新的增长极。“当前全球钢铁年消费量约19.5亿吨。悲观预测2050年达22亿吨,乐观预测为24亿吨。无论如何,未来20年~27年预计新增约3亿吨需求。在此背景下,世界钢铁协会在成员要求下,评估出了全球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四大趋势及应对策略。”他展开介绍,一是气候变化,这一点可以定义为‘超级趋势’,因其影响着所有其他趋势;二是技术进步,涵盖自动化、数字化及减碳技术调整;三是社会经济变化,发达国家面临老龄化与人口萎缩,发展中国家面临年轻人口城镇化迁移;四是地缘政治演变,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复杂性加剧,这些变化将冲击全球钢铁行业及供应链。

巴松指出,环境水平调整的核心问题是——为实现低碳转型,钢铁业需改变多少,又能改变多少?“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行动,到2050年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从36亿吨升至40亿吨。如果我们努力推动碳减排,或可实现20%~40%减碳。当然,这需要技术革新、管理模式转型及社会协同支持,包括清洁能源供应、新兴城市建设、交通方式变革及循环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他表示,“我们都应该学会并开始重复利用我们的产品。如果我们能成功做到所有这些事情,可以相当乐观地认为,在未来10年左右,我们将在钢铁行业看到一些减碳效益。基准情景下,2019年全球钢铁行业排放了36亿吨二氧化碳,预计到2040年新增4.18亿吨。然而,电弧炉短流程炼钢技术的普及和其他前沿减碳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行业深度降碳。电弧炉将有助于减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我们预计中国会有更多的电弧炉,因为中国的废钢存在较大的增长可能性,也更能看到技术进步带来的降碳效益。看到行业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正在进行的低碳投资,到2040年我们相信可能看到大约20%的减排量,即二氧化碳排放量从36亿吨减少到约30亿吨。”

就技术进步而言,巴松认为,过去全球钢铁行业由高炉(BF)—转炉(BOF)工艺流程主导,未来将形成3条技术路线并存的格局:一是废钢—电弧炉路线(Scrap-EAF),主要在废钢资源丰富区域发展。二是天然气/氢能—直接还原铁-电弧炉路线(DRI-EAF),中期依赖天然气过渡,最终转向氢能驱动。三是绿色高炉—转炉路线(BF-BOF),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流程的碳排放。他表示,尽管新兴技术路线涌现,但高炉仍将在全球钢铁生产中扮演核心角色,预计到2050年约50%的钢铁仍将通过高炉生产。行业的低碳转型要求钢铁企业不仅需调整产品质量以满足客户技术升级需求,更需推动深度降碳化投资,例如氢能炼铁、碳捕集技术应用等,以应对高炉生产工艺流程的减排压力。

“城市类型决定了钢铁需求分化。”巴松表示,基于对于全球城市发展的研究,世界钢铁协会整理了4类主导性城市原型及其钢铁需求特征。一是发达大都市,如美国纽约,高密度高层建筑群主导,公共交通发达,能源系统复杂,人均年钢铁消费量约700公斤(已饱和);二是繁荣低密度城市,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分散式居住形态,绿色交通占比高;三是扩张型现代都市,如北京,呈现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单中心蔓延结构;四是发展中分散城市,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城市,以廉价低层建筑为主,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电网老化缺电严重。这也催生不同类型城市对于钢铁需求的核心差异。一方面,发达城市用钢量稳定,更侧重于存量的更新;发展中城市的人均钢铁需求将强劲增长,尤其是在建筑用钢领域,交通设施及能源升级也将带来需求增量的机遇。因此,钢铁企业需针对性开发适配不同城市类型的建筑用钢、交通基建用钢及能源设施用钢解决方案。

“最后一点,地缘政治演变驱动了供应链范式转变。”巴松继续介绍,钢铁行业正经历从成本优先的全球化长链向可持续优先的区域化韧性网络的根本性转变。这一改变由三重关键力量驱动,即疫情暴露单一长链风险,碳关税(如碳边境调节机制)、经济区块贸易壁垒等重塑规则,关键材料(如稀土、氢能)供应安全“压倒”企业成本考量。“这都将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一方面,供应链面临重构,从全球采购转向近市场、近资源的产能布局;另一方面,技术发展呈现分化,区域能源可获得性与政策差异推动形成氢基炼钢、废钢短流程等多技术路线并存的格局。与此同时,全球钢铁企业的竞争维度也将升级,低碳排放产品认证或将成为跨境竞争的新门槛。由此可以判断,全球钢铁业将演进为多极化的区域性系统,这要求企业构建适配本地资源禀赋、政策环境与技术能力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他最后建议钢铁企业,一是做好材料解决方案商,开发适配城市类型的轻量化高强度钢材二是做好智能制造商,建设好数据驱动的数字生态系统;三是做好碳中和生态构建者,积极构建从废钢、直接还原铁到可再生能源的绿色价值链。

采购询价

我们将在您填写完以下采购单并提交后 15分钟 内与您取得联系。如有问题请拨打400电话人工服务。

我们将在您填写完以下采购单并提交后

 15分钟 内与您取得联系。如有问题请拨打400电话人工服务。

安全验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