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重塑钢铁供需市场 加快走出深度调整期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钢铁行业在“三高三低”压力下寻求走出“深度调整期”的关键一年。然而市场存在的需求下滑、产能过剩、环保压力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多重挑战仍然未见减轻。

日前,记者综合一季度市场供需数据、原材料端市场价格波动等发现,2025年钢铁供需市场加速调整态势明显。面对市场变化及收官任务,多名钢企业高层纷纷为行业如何走出深度调整期建言献策。

供需态势:需求端改善,供给端提质

钢铁行业作为强周期行业,2025年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但受市场及政策驱动影响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影响,钢铁需求量逐年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制造业用钢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成为与建筑钢材并列的两大支柱。公开数据显示,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50%。

同时,在“两新”政策带动下,2025年制造业用钢还有望继续增长。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测算,“两新”政策预计将拉动钢材消费量年均增长1200万吨。

另外,两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建造好房子,适应大众高品质住房需求,由此带动钢结构、材料替代等钢材产品迎来发展新机遇。日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常务副会长、住建部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钢结构分会秘书长胡育科在“兰格钢铁网2025年京津冀高端钢制品产业链发展论坛”上也指出,目前,钢结构市场需求接近1亿吨。另外,他还指出,未来5年,海外工程承包有望达到年规模2-2.5万亿元,从而弥补国内建筑产能缺口。

出口方面,尽管全球贸易环境面临挑战,如“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反倾销调查次数增加,中国钢铁出口在2025年一季度仍保持在高位,显示出强劲的动力。据海关总署统计,2025年一季度全国出口钢材同比增长6.3%,其中3月份出口钢材同比增长5.7%,增幅明显。

‌需求端的变化倒逼供给端加速调整,进入“减量提质”发展的新阶段。为着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今年2月工信部印发《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加快促转型、提质量步伐。

数据显示,企业效益逐步改善,重点钢铁企业营业成本同比下降9.6%,钢材产品平均销售利润率同比上升0.67个百分点。钢材产品的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建筑用钢筋产量4811万吨,下降了2.9%;用于制造领域的特厚板、中板、涂层板、镀层板产量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0%,合计产量3884万吨;粗钢的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全国粗钢产量2.59亿吨,同比微增0.6%。

值得关注的是,成本方面,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呈现持续走跌态势。兰格钢铁网资深专家、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韩卫东指出,今年是原材料拐点元年,焦煤、铁矿等价格大幅下跌,部分品种已跌破成本价。预计原料价格跌无可跌后,钢材价格也将迎来低点。

总体来说,尽管当前钢铁行业面临阶段性供需矛盾,但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行业韧性显现。需求端在房地产筑底企稳、基建投资发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及出口高位支撑的多重作用下,总体需求有望保持平稳甚至边际改善。供给端产能调控与产业集中度提升形成对冲效应,叠加高端钢材在能源、装备等领域的高附加值需求增长,钢铁行业逐步构建“稳中提质”的发展格局。

纷纷建言:加速走出深水期 探寻发展新动能

2025年是钢铁行业加快走出“深度调整期”关键一年,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为钢铁行业调整提供了有力指导和政策支持。

为全面完成“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贡献钢铁力量,钢铁企业应把握政策机遇,加强自律、破除“内卷”,推动创新转型和产业升级,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钢铁行业加快走出“深度调整期”。

对此,多家钢铁企业高层发声,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推动钢铁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快速走出深度调整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认为,供需失衡是当前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他建议切实关闭新增钢铁产能入口,尽快畅通落后产能退出渠道,坚持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

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分析,2025年,钢铁行业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等工具进行赋能和改造,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要深入挖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潜在需求提前布局,抢抓结构性发展机遇。

三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天仁认为,2025年钢铁行业有必要出台强制性行政限产政策,加速淘汰不合规产能,若钢铁产量减产5%左右,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显著改善。

德龙钢铁副董事长刘国旗建议,钢铁企业要有“改变不了市场就改变自己”的意识,积极突破行业内卷。企业可通过延伸钢铁产业链,开发多元化产品,如钢结构、先进材料替代、桥梁应用、新能源用钢等领域都将为钢铁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采购询价

我们将在您填写完以下采购单并提交后 15分钟 内与您取得联系。如有问题请拨打400电话人工服务。

我们将在您填写完以下采购单并提交后

 15分钟 内与您取得联系。如有问题请拨打400电话人工服务。

安全验证
提交